鄒羱有駕馭文字的天賦,他的新書《瀧水潮聲》一推出,就在粵北引起許多人的關(guān)注,深受讀者的好評。
“山水詩韻文叢”之一《瀧水潮聲》。秋實攝
《瀧水潮聲》共400多頁,拿在手上,既能感受到書的質(zhì)感,又能感受到文字的重量。書的封面設(shè)計別開生面,上半部淡黃色,下半部白色,這白色中隱隱約約的畫面,如一首散文詩。是留白,是遐想?這恰是此書的巧妙,用別具一格的文體書寫鄉(xiāng)土情懷?! ?/p>
翻開扉頁,《印象樂昌》為我打開了樂昌的大門,跟隨著他的筆墨,開啟探索廣東北大門的人文景觀之旅?! ?/p>
走進《印象樂昌》,感受“這片土地的壯美在于他的靈性和魂魄”。在鄒羱眼里,千年古邑是肥沃的,也是靈動的。因此這一方土地上的山水皆有了自己的性格,石頭也有了品質(zhì)?! ?/p>
“山間溪流,擁有寬廣的胸懷,容納閃電、暴雨的襲擊。日夜地流向遠方。她懷有少女的性情,熱烈而奔放,天真而單純。”他的《山間溪流》給人一種我自山中來,自帶詩韻的感覺。而他在《石頭的品質(zhì)》中以為:“石頭具有一種敦厚、堅韌、不露聲色的品質(zhì)。”這山、這水、這石,因這支筆而得以升華。
鄒羱筆下的雨,是立體的、多維的。既然《被誑進了西山》,那么我就在《沙坪的冬天》里歇歇腳,聽一聽《冬雨的語言》。“枕著雨聲而眠,在夜里放空自己。”這時的雨,是安靜而空靈的。而《浪漫春雨》里的雨,不僅是跳躍式的,還很有張力。“以一場雨為背景,天空奏響和弦,羞澀的柰李伸出濕漉漉的觸角,這鮮活的場態(tài)感,一下子讓詩意抵達筆端,突然想起你,往事一幕幕被縱深推遠。”讀到這,情不自禁掩書稍作停頓,作者筆下的你會是誰呢,又有多少往事和這春雨、秋收有著關(guān)聯(lián)?! ?/p>
鄒羱對文字嫻熟的駕馭能力,運用了文學寫作手法,讓筆下的雪有了生命。不管是《青蓮山白雪蒼?!返?ldquo;那潔白的雪花飄飄灑灑,輕柔地撫摸著天地萬物,打扮著大地素麗的容顏”,還是《雪中情》中的“下雪了,有雪的日子,沒有黑夜。白茫茫的大地都純潔,友情如雪”,以及《青蓮山的雪正在融化》里的“被堆成雪人的雪,就站在風里,逐漸模糊了手臂、眼睛、風做的魂兒。這真像每一個人的一生。我不知我像哪一場雪落下,融化”。這些雪無一例外,展現(xiàn)了人的情愫,被作者賦予了象征生命的含義?! ?/p>
抖落南粵三大名山之一青蓮山上的雪,再到有十里花圃的九峰去瀏覽。作者似乎對九峰情有獨鐘,書中和九峰有關(guān)的篇章有十多篇,這些篇章以點抒發(fā)、用情串聯(lián),鄉(xiāng)土情懷、濃郁的情感在文字中流淌。不管是《看九峰桃花感悟》中“凝固成一種姿勢,依然是姹紫嫣紅”,還是《九峰,云端上的桃花源》里“九峰的桃花,兩江的溪水涓涓流向桃源深處,越過山里人的眼神,從桃樹的根底蓬勃到樹梢”,這些文字里滲透一股清流,在述說著一種情懷?! ?/p>
古村古道,宛如樂昌一部厚重的歷史長卷。讀《品讀應(yīng)山古村》感受古老而深沉的文化底蘊。“千種期待,萬般情愫,如那縷縷不絕的神香,在滾滾紅塵中繚繞纏綿,雕梁畫棟蒙上一層厚厚的歷史云煙。”《坪石老街》還留著歲月的呼吸,我仿佛在青石板上的人群中看到了無數(shù)道似曾相識的背影。讀《西京古道帖》,“明月,從垂暮中緩緩走來,白鷴定格在草梢上,足印粘貼在斑駁中……”古道上那些馬蹄聲,挑夫的喘息聲,書生的低語,遙遠的歲月,仿佛在眼前流轉(zhuǎn)。樂昌雙塔見證了千年古邑興旺變遷,也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勤勞。因此鄒羱在《雙塔情懷》里留下“風雨中佇立的雙塔,是樂昌人心中的圖騰”的感慨。
總之,鄒羱的散文詩有抒情、有留白。語言精練、跳躍、有張力,處處彰顯詩的靈動。別具一格的文體,既給讀者想象空間,又給讀者帶來美的體驗。我一路走過,活過的時間、走過的地方……清淑之氣,始昌而起。